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司法行政视野中的多维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日期:2012-02-14 信息来源:河北机构编制网

 

  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南通市以创新发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现代防控、新型社区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外来人员管理服务、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组织领导以及社会管理新的手段等“十大体系”为重点,着力统筹管理、源头管理、规范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管理、人本管理“六个方面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做好这项工作,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最近,胡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司法行政部门必须更加积极地拓展功能,多维度创新社会管理。 

  维度一:在更新观念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树立社会化的理念,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面广,要突出司法行政工作社会性、服务性、窗口性功能定位,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服务平台创新,充分发挥群众的社会管理主体作用,提高群众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平等型、主动型、开放型的社会管理模式。

  树立柔性化的理念,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司法行政部门肩负着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矫安帮、法律服务等大量群众工作职能,在社会管理中承担柔性管理、教育疏导和人性关怀的职责,要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把司法行政工作从“管”中解放出来,让服务理念融入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树立人本化的理念,实现由治理向自治的转变。要树立民生司法理念,将依法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管理服务对象和社会大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评价和感受。以特殊人群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社区矫正“绿洲计划”,试点开通服刑人员亲情电话,推出视屏问候短片,加强心理层面的矫治帮扶。积极发挥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群体在普法、矫治、法援中的作用,强化“参与型”管理理念,实现从单一的行政型管理向综合参与型管理的转变。

  维度二:在拓展功能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司法引导的功能。建立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帮办指导。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和法律咨询意见,通过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案例宣传和风险提示等,帮助企业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能力。针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法律风险增大的情况,建立涉企普法讲师团、律师服务团等,组织挂钩联系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问题。

  发挥司法服务的功能。加强与企业经常性的交流互动,建立涉企法律服务工作规范,不断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荒”、特殊人群“就业荒”的局面,围绕以“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转变”为主要内容的“五扶一促”模式,实施社区矫治对象“基地计划”和“储岗计划”,搭建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推介三个平台,促进特殊人群和用工企业的“双赢”。依托南通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提供用工单位诚信记录查询,增强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信任,同时对五年内频发工伤、欠薪等案件的企业进行红灯预警,构建诚信用工、诚信劳务的环境。

  发挥司法保障的功能。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加强市、县、镇、村法律顾问团的建设,为政府部门的经济政策调整和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法律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做好参谋。发挥公证的源头性保障作用,拓宽公证范围,融入新型领域,认真办理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企业并购、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破产清算、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公证事项,切实起到维护社会诚信、防范经济风险的作用。

  维度三:在完善机制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按照“上下联动、职责分明、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总体要求,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司法局机关整合内部管理资源,成立新闻信息、法宣研发、维稳管控、法律服务、综合保障“五大中心”,强化工作的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人员配置到位,规范管理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责、权、利统一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措施到位、责任明确、监督有力的督察落实机制,构建高效团队多轮驱动模式,形成创新内部管理——增添活力动力——推动工作创新的良好态势。

  建立“梯次式”推进机制。按照“梯次式”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性地提出打造司法行政社会管理创新“智慧阶梯”、“亲民阶梯”、“能动阶梯”、“和谐阶梯”、“阳光阶梯”和“效能阶梯”的“六大阶梯”总要求,做到既全面总体规划,又突出阶段重点,从多个层面展开,循序渐进,整体联动,不断创新突破,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进展。同时,以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来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提档升级。

  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通过上下多轮讨论、多方调研,确定市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八大工程”——法制宣教工程、法律服务工程、社矫安帮工程、大调解深化工程、法律援助工程、基层基础工程、信息网络工程、素质提升工程,编印司法行政系统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项目书,明确项目牵头人、责任人、推进措施和目标要求,到轧时点、挂图作战,周汇总、月考核、季点评,加大跟踪督查力度,确保按照规定序时进度推进。在系统内推行“创新奖”评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激发基层单位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意思考、大胆探索,从点到面,从面至全,推动工作不断进步。

  维度四:在服务群众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主动征询社会司法关切。要始终真诚关注民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紧扣打造群众工作品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基层基础投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六个主题,要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问需于基层、问计于专家、问政于民众、问教于领导”的“四问”活动,开设南通司法微博,加强与网民沟通交流,与网民一起探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边调研、边立项、边推进,积极构建贴近群众的司法为民机制。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围绕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满意率不断提升,民转刑案件发生率、越级上访率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率有效减控的目标,加强专业化调处机制建设,要主动介入重大矛盾纠纷、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作用,在源头治理、妥善处置、活化形式、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排查分析机制,不断增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

  积极构建司法便民捷径。积极打造群众工作品牌,建立联系群众机制、预知预警机制、民愿疏导机制、社会维权机制。在具体措施上,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工作站、开辟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公民法律驿站,扩大法律服务的覆盖面,对特殊对象推行电话、邮寄申请,推行“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法律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寻求司法救济。进一步加强司法公开力度,增强社会大众的参与度,推进司法民主,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张武林,系南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31 号

冀ICP备18002309号-1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