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 积极创新 建立“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

发布日期:2010-01-27 信息来源:河北机构编制网

大胆探索    积极创新

建立“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

 

易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易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的运行手段和监督约束机制,在全县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推行了《机构编制管理证》、《个人编制管理证》、“编制管理卡片”和“人员增减台帐”“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对全县546个机关事业单位、1.1万多在编人员的全程跟踪管理,较好地发挥其在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中法定凭据作用和有力的监督制约功能,初步实现了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主要做法

(一)争取领导支持,出台有关政策

2000年以前,我县实行机构编制管理本制度,属于粗放式管理。2000年上半年,经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向县编委提出在全县建立编制管理卡片、人员增减台帐管理制度的建议,得到编委领导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经过县委、县政府批准,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关于在全县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管理卡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对机构编制的管理原则、管理权限、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做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合理设置内容,平稳有序推进

我们在编制管理卡片上设计了如下内容: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学历、政治面貌、参加工作时间、身份、技术职称、职务、编制性质、经费来源、所在单位、籍贯、填卡时间,并附有一寸彩色免冠照片。卡片印制完毕后,我们按照“先县直,后乡镇”、“先机关,后事业”的顺序,逐单位、逐人清查审核填写卡片。先后历时3个多月,对全县54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11000多名在岗人员,逐人核实了基本情况、编制性质和在岗在位情况,填写卡片20000多张,然后将卡片一式两份装入编制管理薄,编办和本人所在单位各存一套,相互对应,相互制约,存档备查。

通过建立编制管理卡片,一是我们彻底摸清了全县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底数和每个人的基本情况;二是确定了每个人的编制性质,彻底解决了有些单位行政、事业编制混用和乡镇人员管理混乱的现象;三是清查出了50多名在编不在岗和长期不上班,工资照发的人员,并对这些人员做了妥善处理,该归队上班的,全部归队上班。对那些不知去向,长期不上班的人员由单位出具证明,报经编委会研究,取消了编制,停发了工资。通过建立编制管理卡片,不仅摸清了底码,对全县干部职工队伍进行了一次“净化”,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而且这一制度的建立堵塞了漏洞,杜绝了“偷梁换柱”、“吃空饷”等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人员动态管理,实行人员增减台帐制度

为清楚地把握人员流动的过程,在建立健全编制管理卡片的基础上,我们又建立健全了人员增减台帐。台帐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核定编制数、实有人数、核定领导职数、实有领导职数、干部数、职工数、调出调入人姓名、身份、职务、理由、调出调入时间、何处调入、调去何处等。按照以上内容,逐单位建立账页,强化人员动态管理。一是人员正常调动管理。人员正常调动的由本人持派令复印件和工资转移证及本人编制管理卡片,到编办办理调动手续,编办根据调入单位超缺编情况进行审核,如是缺编进人,编办在工资转移证上加盖公章,签署意见后,转财政局办理工资关系,同时调换编卡,并在人员增减台帐上进行详细登记。二是减员人员管理。编办要求退休或死亡人员所在单位15日内持退休通知书、死亡证明和银行代发工资变动表到编办办理减员手续。编办认真核查后撤消编卡,在银行代发工资变动表上加盖公章,并在人员增减台帐上登记注明。三是新上编人员管理。除省、市选调生和军转干部外,对其它进人渠道一律冻结。选调生和军转干部上编,由本人持派令和工资审批表到编办办理上编手续,编办经审核无误后,填写编卡,在工资审批表上加盖公章,并在人员增减台帐上进行上编登记。所有人员流动不经编委同意,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审核工资,财政局不予拨付工资。

(四)根据省、市要求,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

 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下半年,根据省、市要求,我们进一步建立了《机构编制管理证》和《个人编制管理证》制度。主要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分步到位。为确保《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落实,编办分期分批对各单位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对教育、卫生、林业、水利几大系统采取集中办理,其他单位分别办理,有些单位上门办理的办法,全面推开。为确保《机构编制管理证》填写内容准确无误,凡涉及机构编制静态事项的由县编办对照机构编制档案统一填写,凡涉及动态数据及各类人员情况的由各单位先填写《机构编制管理证》登记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县编办审核,审核无误后,再填写正式的《机构编制管理证》,从而确保了《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有步骤、有计划的顺利落实。二是齐抓共管。为确保《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填报质量,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证》的使用效果,我们主动协商,取得组织、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从不同角度审核把关,明确了编制管理卡片、人员增减台帐、《机构编制管理证》和《个人编制管理证》是人事部门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核拨经费、组织部门调配人员、银行代发工资的依据,只有在编办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人事部门才能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财政预算并核拨经费,银行才能开设帐户并发放工资。形成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人事部门核定工资标准、财政部门核拨经费、银行代发工资的“四核一代”管理方式,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使“四位一体”的机构编制管理体系正式形成。

通过建立“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机构编制管理效果明显,主要体现为:一是规范了人员编制管理秩序。编制实名制管理找到了管编制与管人员的有效结合点,使机构编制部门真正起到了人员编制总开关的作用,彻底杜绝了人编分离问题的发生,有效规范了人员进出程序,使全县机构编制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强化了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力度。“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在编制管理上形成了层层相连、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级级把关的封闭式管理,使机构编制部门强化了管理手段,建立了有效的制约机制,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了各单位的运行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促进了各单位自我约束的能力。三是提高了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保障水平。首先是机构编制部门监督管理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能够管得了,管得住人员编制;其次是提高了服务水平和保障力度,通过建立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信息库,为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使用编制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建立“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的几点体会

回顾“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的实施历程,应该说是机构编制工作由盲目失控转为规范有序的提升过程,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的发展过程,是编办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奋斗过程,是机构编制工作权威地位由各部门漠然无视到自觉遵循的理性过程。通过“四位一体”实名制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我们对做好新时期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强,离不开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就我县而言,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把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同时县纪检、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形成了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做好全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制度化建设是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的根本性课题

首先要做到有章可依,要有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其次,要做到有章必依,保证机构编制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后,要做到违章必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明机构编制纪律,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有关责任人视情况追究其相关责任。

(三)坚持原则是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原则性强的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以对党、对人民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做机构编制有关规章的贯彻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多么完善的规定和制度如果不能严格把握和严格执行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31 号

冀ICP备18002309号-1

您是第位访问者